安丰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位于宋代名相范仲淹建造的范公堤(今204国道)畔,地处里下河与沿海交接处。安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优势,距城区17公里,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穿镇而过。古以商贾云集而闻名,今以经济腾飞而获誉。是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的故乡。现为全国重点城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镇。204国道与352省道在此交汇,串场河、通榆运河穿境而过,距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仅两小时左右车程。
明代安丰成为闻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明清以来,安丰镇区建成了南北七华里的古街,北起下灶星月桥,南至盐埧盈宁桥,遍布着“九坝十三巷七十二庙堂”的繁荣景象。四方商贾云集,店行坊馆星罗棋布,八百多家大小铺面,二千多人经营徽州的茶叶、油漆,江浙的绸布、江西的瓷器,中原的旱烟,远近各地的南北货。全场灶户19000多户,灶丁48000多人。明清经济繁荣时期,孕育了安丰灿烂的文化。
安丰总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辖17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农产品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种植业以高效、优质、高产为目标,实行区域化生产,是粮食、棉花、蚕茧、食用菌生产基地。多种经营生产独领风骚,山羊、家禽、水产养殖富有特色。工业生产形成了以名力、银花、森森等多家纺织企业为骨干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十分发达,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山羊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装饰城、钢材市场等。工业规划区构成南、北两园格局,投资开发前景良好。香港十大紫荆勋章获得者查济民先生投资三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东台名力纺织有限公司及其他项目纷纷在园区落户投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腾飞。
鲍氏大楼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街南王家巷内。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现存三进十八间,面积约814.5平方米。其中第二进为草架结构(俗称双层顶),第三进为内四界梁构二层楼,上下各有一南侧门通右侧方厅。整个住宅布局井然,营造精巧,具有舒适且紧凑,朴质而华丽的特点。砖雕木饰等构件尢美,构成独具风格的徽州民间建筑装饰艺术,在苏中、苏北地区罕见。此楼原为清末秀才鲍蕴皋先祖营造作钱庄用。
王艮画像碑 ,碑呈园首形,规格为135×52×12(厘米),碑额刻有赞辞凡80字,碑面刻有心斋全身画像,均为阴刻,系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泰州儒学训导郝几可立于勉仁堂后壁,堂毁碑存。
王艮家族墓碑 墓地位于原贾家桥东,距通榆公路(即204国道线)东侧约150米处,俗称“贤人山”,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葬有王艮及其父、兄弟和子襞计9空穴,墓毁碑存。
袁承业故居:位于街南,3进8间,占地面积220平方米。袁承业字伯勤,晚号砚寿老人。民间出版家。生前对本邑三百年地方文献的挖掘整理作出贡献,影响海内外。
吴氏家祠:位于街南,系明末清初著名布衣诗人吴嘉纪家祠。现有砖木结构的七架梁平房6间,建筑面积120平方米,3间一幢,两幢相对,中间天井为40平方米;大门口有平房2小间,建筑面积达18平方米,大门直抵大街,后原有花园37.8平方米,有门通海河边,占地面积215.8平方米。
安丰古街 :自太平商场向南至安时河边的北玉街、南石桥大街,全长500米,街面宽4.5米,自太平商场至抬盐巷为石板路,抬盐巷向南至安时河边为砖路,街两侧店为清式建筑。鲍氏大楼、吴氏家祠和袁承业故居在其间。
东淘精舍遗址 系明代哲学家王艮住宅及讲学之处。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明御史洪坦所建,穿堂三进,王艮殁,改作祠堂,1969年拆毁,现存月塘湾和减水坝遗址,塘水清清,垂柳盎然,令人怀古。
八卦村 现安丰大港村一、二组及丰西村一组所属地,因土地水系状为八阵图分布,故得名八卦村。始为唐贞观中间薛仁贵征东时开挖的练兵场和古战场,共有长短沟河289条,大小格子240块,总面积2平方多公里。八卦蕴含神灵之气,是远近闻名的祥瑞之地。后因挖河筑渠,平田整地而被掩没,但在现大港一组仍可见斑迹。
离任留靴处。清宣统年间,张仁芬任安丰场官时,除霸安民,深得民心。张场长任满后,群众苦留不住,沿街设香祭送行,要求张场长留靴作为纪念。此靴贮于玻璃盒内,拴在街北“四圈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