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春轩塔(又名广福寺塔),江苏第一古塔,为唐代建筑物,位于距江苏省东台市古镇西溪。海春轩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20.8米,底层直径7.2米,除底层外,每层均有8位佛像和佛龛,共48位,塔内为空,无楼梯可上。海春轩塔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塔的宝顶原是铜葫芦,用“烽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春轩塔的始建年代文献上无详细记载,该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20.80米。该塔曾于1955年、1963年、1984年进行过三次维修。2002年12月12日,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塔进行了实地勘察,根据塔的现状,文管部门于2004年2月,搭建了脚手架,组织专业人员对塔进行实地测绘。海春轩塔像位远古的老人,始终屹立在沃野之中,他见证着南黄海的东迁。沧海桑田的变化,岁月的流逝让这位“老人”满身伤病,风雨中的海春轩塔屹然挺立,传承着东台的文明。
海春轩塔面向西北,无台基、副阶,内中空,二层及以上各层塔壁十分简洁,无斗拱、角柱,每层八面各设圭形佛龛一座,六层共48座佛龛。底层以上出密檐七层,每层檐之间距离较小,塔檐及二层以上每面塔身都呈现向内曲的弧线,塔的外形逐层收分,但六、七层之间塔身收分甚微,且第七层塔身高度又高于其它层塔身的高度。塔所出的密檐均以叠涩方法挑出,以一二层密檐为例,下面出菱有牙子五层,菱角牙子上叠出挑砖五层,其中最上层为砖制假橼,密檐上无盖瓦,以砖层层覆盖。塔身内部为空简式结构,从塔内壁残留的数层支撑楼板的叠砖可看出,该塔始建时期塔内应设有楼板可以攀登。塔身虽设有圭形佛龛,但并不与塔内相通,因此塔内无光线,又不便于向外眺望,可见初建时主要并不为攀高所用,作为一标志性建筑,为海湾船只起导航作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塔内距地面14.5米处设有十字金钢梁一副,梁直径35厘米,上置塔心柱,柱径33厘米。塔内筒总高18.10米,内顶以四层叠涩砖收分后做穹隆顶半径80厘米。塔刹由铜葫芦相接,铁覆盆组合而成。
海春轩塔的修缮工作,根据计划有序地进行着,古建专家表示:经过这次大规模修缮,海春轩塔的残损点已得到有效控制,塔身裂缝通过灌浆补强,将得到恢复,今后20年内不再需大规模修缮。但让人担忧的是,塔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塔的保护,游人参观进香,在塔身乱刻乱画,将人为地加快塔体的风化,对塔体的保护十分不利。必须建立塔院进行有效保护。随着西溪旅游景区的开发,海春轩塔已进行了妥善的维修,周围增加了汉白玉拦栅,并建造了“海春塔影”牌坊,它是“西溪”海盐文化的珍藏。“广福寺”也在修建中,不久将向游人开放。
文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海春轩塔不仅仅是一座省级文保单位,它更是东台历史变迁的见证。为了让海春轩塔永远屹立在东台的沃野上,多么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修缮资金上提供帮助,建立塔院,这样随着海春轩塔周边环境的改变,海春轩塔就能根据“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东台亮丽的旅游景点,永远屹立在风雨之中。